从一张职称评审表的“破冰”改革,到20家科技小院的“遍地开花”;从科技智库报告里的“天津方案”,到球幕影院中的“宇宙奇观”——市科协的工作轨迹,恰是我市科技创新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科技创新如长河奔涌,科协工作似舟楫护航。市科协用一项项扎实举措,让科技工作者有舞台、让创新成果能落地、让科学精神入人心,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书写着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筑巢引凤育英才
科技工作者成长沃土日益丰厚
“过去民营企业技术人员评职称总像隔着一层玻璃,现在科协搭起了直通车!” 这是天津一家科技型民企工程师拿到高级职称证书时的感慨。
2020年5月,在市人社局与市科协的携手推动下,全国首家服务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的社会化评审机构——天津市民营企业工程技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应运而生,一举打破了民企人才职称评审的“玻璃门”。
截至目前,该民企职称评委会已组织5次评审、开展22次专项服务,为3598名科技工作者铺就成长之路。其中2979人成功获评相应职称,1713人跻身高级职称行列,让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如泉喷涌。
在广袤的津沽田野,科技小院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2022年,天津农学院申报的3个科技小院获批,拉开了我市科技小院建设的大幕。短短3年间,20家科技小院如雨后春笋般扎根8个涉农区,覆盖大田作物、海鲜水产等18个农业单品,形成了建设周期短、地域辐射广、区域占比高等鲜明特色。
人才培养的“全链条”愈发闪亮。市科协“一人一策”服务院士及其团队创新创业,精心实施“天津市青年科技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等人才培养项目,让创新火种代代相传。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成功举办,更让青少年科技梦想在这里启航。
在举荐优秀人才方面,4名科技工作者、3支团队斩获“国家工程师奖”,11人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张伯礼院士奖章的光芒与青年科技人才的锐气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天津科技人才的璀璨星河。
赋能创新强引擎
科技强市建设步履铿锵
“要让科技智库成为决策的‘最强大脑’。”这是市科协推进智库建设的初心。
市科协“九大”以来,精心遴选认定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等12家核心科技智库,推动核心智库、新型智库、学会智库、高校和企业科协智库协同发展,形成了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分布合理的科技创新智库体系。围绕产业升级、成果转化等重大课题,市科协启动核心科技智库3至5年期重大决策咨询研究项目,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锦囊”。
2023年10月,天津市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咨询委员会的成立,为科技成果转化装上了“加速器”。1年后,咨询委员会天开园工作办公室揭牌,精准对接天开园建设需求,“实验室”与“产业园”之间的通道更加畅通。
为助力科技强市建设,市科协“九大”以来,推动构建国家、市、区三级联动的科创服务体系,开展300余场“科创中国”各区行、民企行活动,建成27家院士工作站、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连续4年承办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总决赛,“天津智慧”在全国舞台绽放。组织建立天津市光电产业(人才)联盟,打造“天开创新沙龙”品牌,创设“架金桥 促转化”系列路演……一系列创新平台的搭建,让科技成果转化从“纸上”落到“地上”。
放眼全球,天津科技的“朋友圈”也不断扩大。“一带一路”国际工程组织联合会落地推进,海外华人科技社团境内代表处集聚区建成运行,第九届中俄工程技术论坛、第六届中欧生命科学论坛等活动相继举办——天津正日益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的活跃节点。
科普惠民润人心
全域科普绘就文明新图景
“太震撼了!仿佛真的置身宇宙深处!”在天津科技馆球幕影院,市民李女士带着孩子体验了6K激光数字放映技术带来的视觉盛宴。今年5月,经过升级改造的球幕影院重新开放,23米直径的超大球幕、35000流明的超高亮度,配合360度全景视角,让观众沉浸式感受科学之美。此次改造不仅新增40个座位,更将影片资源从胶片时代推向数字时代,成为天津科普升级的生动注脚。
2021年以来,全市两级科技馆接待公众超500万人次,其中天津科技馆接待公众超200 万人次,科技馆已成为市民触摸科学的“第一窗口”。
全域科普的“天津模式”正在形成。在“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工作格局下,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年均提升1.18%。每年的天津科技周、全国科普日活动成为市民的“科技盛宴”,44家天津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协同发力,16个区各展所长,让科普走进社区、校园、企业、乡村。
科普保障的根基愈发牢固。《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修订完善,37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星罗棋布,评聘科普大使、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审等举措,让科普工作者有了职业发展“坐标系”。从城市到乡村,从青少年到老年人,科普工作的推进,为科技强市建设培育了深厚的土壤。
潮涌海河阔,风好正扬帆。站在新的起点,天津市科协将继续以服务科技工作者为初心,以驱动科技创新为使命,以普及科学知识为担当,让创新之花在渤海之滨常开不败。(记者 胡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