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 > 正文
2025 09/15 09:19:21来源: 天津日报

天津加快京津冀医联体建设 描绘“无边界”健康生活新图景

2025-09-15 09:19:21    来源: 天津日报
字体:
分享到: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如何推动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合作建院、专科共建、远程医疗……我市持续推进京津冀医联体建设,着力构建医疗卫生一体化服务体系,持“笔”挥“墨”在京津冀之间绘制“无边界”健康守护图。

  如今,从渤海之滨到太行山下,京津冀医联体建设的民生温度已然可感,流动的医疗资源正悄然改写三地居民的健康生活图景。这幅瓣瓣同心的健康画卷里,没有边界线,只有生命线。

  绿色通道连津冀 资源共享见实效

  今年元旦突发的一场高热,让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的张先生见证了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的力度、速度与温度。

  在当地治疗6天病情不见好转时,一条绿色通道将他直送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支气管镜精准获取病灶样本,基因检测锁定甲流合并真菌感染;清热化痰汤配合耳针、咳喘贴等中医特色疗法……凭借现代医学的精准、传统瑰宝的绽放,短短9天,张先生体温回归正常,肺部炎症显著吸收,很快康复出院。

  这场津冀联手、中西医协作的生命接力,正是我市推进京津冀医联体建设的生动缩影。

  全面、快速、有效的背后,是医疗资源流动的脉搏在燕赵大地强劲跳动。我市积极承接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全力支持资源向河北延伸。三地持续健全医疗协作机制,市、区、基层“1+1+1”卫生协同发展结对协作,让医联体建设持续深化。

  2024年以来,311名天津医疗专家奔赴河北,接诊1.4万人次,将45项新技术、新项目“播撒”在帮扶医院,672人次急危患者在协作中重获生机。

  如今,三地间的医疗壁垒正在技术赋能下消融:共同搭建115个医联体,50项医学影像检查材料在686家医疗机构共享,60项临床检验结果在914家医疗机构互认,天津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实现了肿瘤基因检测等高端项目跨区域互认。“一码通行”更让异地就医结算告别“垫付跑腿”:2024年至今年5月,京冀参保人员来津就医结算高达915.4万人次,天津构建的异地就医“15分钟便民服务圈”正将“同城化”就医变为日常。

  减轻药耗负担的“价格革命”也在同步推进。通过京津冀“3+N”联盟集采,2024年以来,194种带量联动采购药品价格降幅达30%,200种中药配方颗粒价格降幅达69%,弹簧圈、血液透析类医用耗材价格降幅分别达57%、55%,肝功等生化类检测试剂价格降幅达76%……群众手中的医疗账单实实在在地薄了下来。

  织密“生命网” 架起“健康桥”

  河北省保定市55岁的王先生在当地进行肺癌筛查时发现高度可疑结节,绝望中的转机来自家门口的保定市第六医院,借助该院与天津市肿瘤医院的紧密型医联体关系,王先生通过远程联合门诊与天津专家实现了“面对面”交流。

  手术经天津专家主刀在当地完成,术后复查与线上指导无缝衔接,实现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不用奔波,每次治疗都有两地医生把关,心里特别踏实。”王先生感慨地说。

  天津市肿瘤医院“编织”的这张京津冀“57+119”三级肿瘤防治“生命网”,覆盖57家二、三级医院及119家基层医疗机构,让技术跨越空间阻隔,不仅让王先生受益,更为众多肿瘤患者的生命安全增添了坚实保障。

  该院还牵头搭建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1+20”、保定市“1+18”、邢台市“1+7”等五个区域性肿瘤三级防治网络,一家核心医院辐射带动若干基层医疗机构,让肿瘤防治网络在河北省多点开花。

  依托重点医疗机构,我市已架起多座三地协同“健康桥”。随着北京协和医院天津医院一期近千张床位投入运营,亚洲单体最大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在天津崛起,辐射包括京津冀在内的全国32个省区市。

  京津携手攻疑难 权威诊疗惠民生

  日前,即将小学毕业的龙龙在两次短跑后都出现剧烈胸痛等症状,经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大学儿童医院)检查发现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窦,这是一种易导致晕厥和猝死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该院小儿心血管中心团队立即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克明主任医师团队联系,反复讨论病情并共同制定手术方案,最终由杨克明主任医师主刀成功完成手术治疗。

  身患先天性心脏畸形本是龙龙的不幸,但能在家门口得到国内最权威心脏疾病诊疗团队的救治,孩子又是幸运的。

  自2024年天津市儿童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杨克明主任医师团队开展合作以来,阜外医院手术、麻醉、体外循环、心血管危重症等各专业专家定期来院、远程会诊,协助指导该院小儿心血管中心开展相关疾病诊治,支持了多名心血管急、难、危重患儿的诊疗救治。

  据介绍,天津市儿童医院将与阜外医院进一步拓展多领域合作,全面开展所有先心病病种的诊治,培养一批心血管方面的骨干人才,发挥两院在多学科救治复杂疑难疾病方面的专业优势,为天津及周边地区心脏疾病患儿带来更安全、更高效的诊疗体验。

  智慧医疗落地 人才流动破壁

  在三地专家“走进来”“走出去”的紧密互动基础上,智慧医疗更让千里诊疗触手可及。我市牵头制定的京津冀医学影像A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标准已在23家三级医院落地。天津市肿瘤医院与环湖医院打通同河北省医疗机构的线上服务终端,疑难病例实时会诊突破地域限制。“津医保”将异地就医备案办理服务延伸至街镇村居等医保便民服务站,让数据替代群众奔波。

  协同发展,人才是关键,三地间不仅建立医学人才“资源池”,完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人才流动的壁垒也在暖心服务中逐渐消解。河北省邯郸市的吕医生计划将执业地点变更至天津市西青区时,因身份证变更陷入两地奔波困局,西青区政务服务办主动对接邯郸审批部门“跨省同办”,仅用两天就让吕医生领到新证。这便捷的一小步,不仅折射出区域协同的温度,也显现出我市打破执业地点单一限制、全面推开三地医师区域注册的政策红利。

  从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未来我市将持续深化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在规划衔接、部门协同、政策联动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升级加力。通过强化自身专科与学科优势,我市将高效承接北京优质医疗资源,推动津冀两地医疗资源互动,持续扩大医联体覆盖范围、推进医疗服务同质化,更好地满足三地居民就医需求。同时,我市还将加快信息化联动建设,优化信息共享和数据治理,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医疗卫生服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三地医疗信息化、协同化、一体化水平,为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交出优异的“天津答卷”。(记者 徐杨)

【责任编辑: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