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10月18日电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17日在天津拉开帷幕。在天津农文旅展区,以“露营+非遗”为代表的创新模式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营造出惬意悠闲的田园氛围与深厚文化底蕴交融的沉浸式体验空间,生动描摹出一幅“向往的乡村”现实画卷。这正是天津持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从“单一要素”升级为“融合生态”,整合民宿、节庆等多业态,激活消费潜力。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社会事业处处长时会芳介绍,通过生态露营、非遗体验等场景,直观展示了一种逃离都市、亲近自然、精致舒适的田园生活方式,以情感共鸣吸引人们感受津郊之美。如今,高端民宿、民俗节庆、乡村研学等多元业态在津郊遍地开花,让乡村焕发出蓬勃的烟火气与消费潜力。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天津乡村旅游接待人次突破1100万,这一数据充分印证了农文旅融合的创新场景,不仅为游客带来了“诗与远方”的美好体验,更将乡村资源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当流行的露营遇见古老的农业非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天津给出了精彩答案。中秋国庆期间,独流镇推出“日间沉浸体验+夜间特色展演”的全时段文旅活动,精准对接家庭游、研学游需求,成功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商品和体验项目。同时,为了让游客“把天津乡村记忆带回家”,杨柳青年画、葫芦烙画等非遗技艺在创新中焕发新生。非遗大师与乡村匠人联手,创作出冰箱贴、茶叶罐、书签等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文创产品,让传统技艺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当代生活。
农交会虽短暂,但农文旅融合的发展需要长效机制。时会芳表示,下一步天津将从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将展会“流量”转化为拉动乡村持续发展的“留量”。一是提供清晰的投资清单与政策保障,让社会资本“知道钱该投哪里,怎么投”;二是精心设计“乡”约津郊多元主题精品线路,推动“四季全时”运营,通过春季赏花、夏季亲水、秋季丰收、冬季民俗等季节性主题活动,以及夜间经济、室内体验项目,实现全年无淡季、月月有活动、场场有人气;三是打造“天津礼物”农文旅特色商品体系,鼓励设计机构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高品质、便携带的文创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提升二次消费。
天津的乡村,物丰景美人相宜。通过构建“政策有保障、投资有回报、运营有专业、产品有吸引力、营销有热度”的良性循环体系,天津正在打造中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津派”典范,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成为这个精彩故事的阅读者、体验者与传播者。
策划:杨丽
执行:许健
制作:张博 王剑
新华网天津分公司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