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哪有退休这一说!——记天津市再就业义务指导员于淑娴  
  (新华社天津9月12日电 记者窦合义 张建新)  她,满头银发,快人快语,一副火热心肠。她,79岁高龄,为给下岗职工找工作,仍蹬着三轮车每天四处奔波。她就是原天津市河北区月牙河街涪江北里居委会主任、老党员于淑娴。在担任再就业义务指导员的十年间,于淑娴已经为上千名下岗职工找到了工作,人们亲切地称她是“再就业红娘”。
  祖籍山东省的于大娘是1947年入党的老党员,为革命曾参加过出生入死的斗争。1977年她退休后到居委会工作,八十年代中期当上就业指导员。为了帮助当时的待业青年找工作,她把周围的单位都跑遍了,见人说不上两句话就问人家单位要不要人。每到年节,她首先是到各单位去打听有没有什么需要居委会帮忙的,以“联络联络感情”。慢慢地,这些单位只要用人,就告诉于大娘。时间一长,她积累了大量就业信息,为数百人找到工作。
  2000年4月,于大娘从居委会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可为下岗职工找工作却没停止。她仍然四处搜就业信息,下岗的人也愿找她给想再就业的办法。她说:“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哪有退休那一说。”而这时,找她的多是大龄下岗职工,工作越来越难找。而这些人大都上有老下有小,是最困难人群,她更得多花点力气,多想些办法。
  一谈起于大娘对他的帮助,50岁的朱宏生就热泪盈眶。一次,他上消化道出血摔倒路旁,是于大娘将他送进医院,并每天派人照顾,使他脱离危险,身体康复;后来他下了岗,因年龄大难找工作,又是于大娘多方奔走,为他找到了看大门的活。
  由于下岗,32岁的李常友年曾整天无所事事,感到前途渺茫。于大娘不仅对他进行安慰开导,并介绍他到一家康复医院当了护理工。李常友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热情积极地工作,受到单位的赞扬。
  家住涪江北里的刘选科夫妇俩先后下岗,女儿也待业在家。眼看要过春节,全家心急火燎。于大娘顾不上备年货,一连跑了十几个单位,给三口人都找到了工作。感激之情难以表达,刘的妻子找到于大娘说:您为我们的事操尽了心,受尽了累,可一分钱的东西也不收。那我就给您做个闺女,您总不会拒绝吧!
  于大娘为下岗职工找工作不收任何费用,给她送礼的不仅被拒绝,还要受到批评。一次,一对重新上岗的夫妇买了香蕉西瓜来感谢,于大娘满脸不高兴:“你们钱多得花不了了,快把东西给我退掉。” 见夫妇二人为难,大娘又耐心向水果摊主说明情况,退掉了水果。
  于大娘为下岗人员找工作后,还负责送人到岗,定期走访,及时了解他们在用人单位的情况。被安排到一球胆厂工作的人回来反映车间里有难闻的气味,她冒着酷暑,骑三轮近一个小时到工厂,了解到这种气味对身体无害后,才放下心来。她要求厂方改善工作条件,同时鼓励工人好好干活。 
  于大娘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事业上,连双休日也没休息过。她家的电话也几乎成了“再就业热线”。1991年她老伴因脑血栓半身不遂。十多年来,她没耽误一点工作,白天儿女请假照顾,晚上由她“值班”。八月份老伴去世处理完后事没几天,大娘就又上班了。孝顺的儿女担心她的身体,多次要接她去同住,以便照顾她的生活,让她颐养天年,可都被拒绝了。她说:“我离不开月牙河这个地方。我走了,那些下岗失业人员怎么找我呀?”
为更好地解决再就业问题,最近政府有关部门专门腾出一间房子,成立了“于大娘义务职业介绍所”。每天,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中有下了岗来找工作的,有企业招人来登记的,还有居民来请家政服务人员的。下岗人员有本街本区的,也有天津市其他各区的。于大娘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有人不解地问:“您这么大年纪了,天天为别人辛苦,一分钱不要,图的是什么?”于大娘回答:“就图为政府分点忧,为下岗职工解难。”儿女们也“批评”她:看您冒傻气冒到啥时候?她说:啥时不能动了,就冒到啥时候。(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制作单位:新华社天津分社
联系电话:022-23678092   e-mail:tjxinhua@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