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频道 | 天津新闻 | 天津图片 | 天津政务 | 天津概况 | 旅津常识 | 津城美食 | 生活空间| 天津交通
 
 
系列一:行车之乱
系列二:丢车之怨
系列三:报废之惑
系列四:修车之便
系列五:买车之变
系列六:存车之忧

 
行车之乱
 

 
  

  骑自行车之便

  自行车是天津人使用最多的代步工具,每天清晨和傍晚,街道上真可谓车水马龙,其中潮水般的自行车流是外国旅游者在其他国家很难见到的一道景观。据有关部门调查,在市区130个主要路口中,自行车每小时高峰流量在10000辆以上的交叉口就有80多个。

  自行车是天津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天津城市交通的一大特点,拥有量大、使用频率高,多年来自行车在人们出行选择上一直保持在50%至60%之间。骑自行车人主要以上班、上学、生活购物为出行目的,其中通勤交通(上班、上学及相应的回家)占到了近70%。那么,人们为什么如此钟爱自行车呢?

  ■方便灵活:作为一种个体交通方式、自行车方便灵活,时间上易于掌握,操纵方便,机动性强,尤其在拥阻的车流中穿行能力更强。因此,对大众有毋庸置疑的吸引力。自行车使用的合理出行距离在3公里至7公里范围内,该范围在居民总出行量中比例过半,居民在这一出行距离内首选自行车。

  ■使用成本低:2000年,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650元,月均为638元。目前公交票价为单程1
元,按每天往返一次,则每月的公交费用约为48元,占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5%,这是一个很大的比例,因此,对于大部分的普通职工、居民而言,除了很远距离的出行以外,一般仍愿多费些体力,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的工具。自行车交通投资少,购置和使用的成本低,维修便利,登记手续简便,不用考试或资格认证。此外还有锻炼身体、不消耗能源,不造成环境污染等优势。

  ■短距离优势明显:自行车作为、种近距离的交通工具,一般适宜在5公里距离、或30分钟行程以内范围使用。尤其在交通拥阻严重的城市,是近距离内高效率的换乘工具。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居民出行距离增加,但仍需保持大量的短距离出行。

  而从乘坐公交车看,居民选择公交车作为出行方式的平均出行时耗为49分钟,而公交车的平均运距为7.8公里,按平均营运车速14公里/小时计算,耗时34分钟。也就是说一般要消耗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等车和步行到公交站点上。而自行车按11公里/小时计算,出行7.89公里只需要43分钟,无疑胜出一筹。

  自行车交通六大病

  与自行车便利相应的,是它给城市交通带来的无穷无尽的困扰,有人归纳出自行车交通的六种病态;

  ■浪费空间:自行车在道路空间利用率方面低于公共交通。据统计,以100辆自行车运载100人计算,上下车和停车的路面需要量,100辆自行车需用200平方米,路面需要量是每人2平方米。一个公共汽车站用地180平方米,有轨电车站用地400平方米,按一个公共汽车站上下乘客1000人,有轨电车站上下乘客2000人计算,路面需要量是每人约0.2平方米。道路空间是一种有·限资源,由于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大,道路狭窄,城市人均占有道路的面积非常低,中国12个大城市平均每人占有道路面积为5.7平方米,伦敦为28,纽约为26.3,甚至东京都也达到了10.9,中国的城市道路禁不起浪费。

  ■危险:自行车交通安全性差。据丹麦专家的调查,在哥本哈根中心地区每。100万次的不同出行方式中,死亡率的排序依次是自行车、小汽车和公共汽车,自行车的死亡率是公共汽车的3倍。印度德里的调查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大多数自行车骑行者与机动车驾驶员相比,未受过正规的交通法规教育、培训,交通遵章意识不够,自行车交通违章现象比较普遍,自行车交通事故问题也是比较突出。

  ■局限:受到体力的局限,自行车不宜作为长距离出行的工具。据荷兰专家统计的结果表明,自行车交通的理想距离是5公里,超出5公里后、,选择自行车出行的人数比例开始下降。骑自行车受到体力限制,距离越长选择骑自行车的人就越少,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

  ■制造混乱:自行车与机动车组成的馄合交通体系,加剧了行人、自行车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严重减低了机动车的使用效率,提高了交通事故的概率。据统计,北京、上海等大缄市主要干线高峰期的汽车时速仅为16公里左右,其中自行车干扰的因素很大。香港市区没有人骑自行车,因此汽车的车速非常高。

  ■疲劳:自行车舒适性差,长时间骑行会感到疲劳。

  ■低效:自行车交通效率低。不过在交通经常拥堵的缄市主要干线上,另当别论。

  自行车与骑车:危险关系

  自行车与汽车都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经常会发生摩擦,骑自行车的虽说常要吃些皮肉之苦,但是汽车车主一般也便宜不到哪儿去。自行车看起来单薄,背后却往往有一大帮人会为其撑腰。汽车族与自行车族之间其实存在着一种彼此融合而又敌视的危险关系。 据有关部门介绍,过去,天津道路是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共用一个道路空间的混行交通模式,不同车种、不同流向、不同速度的交通流在路段和路口内交织,数量占绝对多数的自行车对其他交通方式产生了较大干扰,大大降低了城市整体交通效率;这才有了老天津之一怪:自行车比汽车跑得快。即使现在不少路段设有分隔设施,把汽车、自行车分开,但在路口仍是车辆、行人混合行驶。

  一位出租车司机认为,骑车违章的人太多了,自行车闯灯越线、骑车带人、路段逆行、强行猛拐等都很常见,开汽车的只能万分用心提高警惕。比如行驶在混行的街道上,就不能过于靠近自行车道,靠得太近出现摩擦的机会就越多。还有与自行车同向转弯时,要在减速的同时扩大转弯半径,为自行车留出足够的空间。特别是路过道路两边的大小巷口时都应适当减速并且提防自行车突然冲出。

  而骑自行车的人大都认为,是汽车挤压了自行车的行驶空间。现在越来越多的自行车道被划作机非混行车道,这是交管部门为了解决非机动车道闲置、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道路资源而设置的。但在堵车时,所有的汽车司机都想尽快摆脱堵塞的困境,都是有空就钻,不少车开上了自行车道。特别是“身宽体胖”的公交车一下就占去了多半个自行车道,自行车骑到这里,被“压缩”为一队;着急的或者技术不济的索性“另辟蹊径”,纷纷跑到便道上骑开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制作单位: 新华社天津分社 联系电话:022-23678092  
 e-mail:tjxinhua@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