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频道 | 天津新闻 | 天津图片 | 天津政务 | 天津概况 | 旅津常识 | 津城美食 | 生活空间| 天津交通
 
 
系列一:行车之乱
系列二:丢车之怨
系列三:报废之惑
系列四:修车之便
系列五:买车之变
系列六:存车之忧

 
修车之便
 

 

   修车“正规军”难成气候

  对于一个拥有几百万辆自行车的大城市来说,修车摊是必不可少的.天天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谁也说不好自己的自行车会坏在什么地方。作为一个骑车人来说,恨不得能处处都有修车摊,这样可以随坏随修,而对于一个现代化的都市来说,修车摊多了无疑会影响市容.这样一个居民方便与城市整洁之间的简单问题其实并不容易解决。

  费用:花钱买执照,值吗?

  很多人已经注意到现在路边的修车摊越来越多,不过可能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修车摊也有“明暗’之分。所谓“暗”就是那些没有牌照,只能躲在楼群里的修车人;而“,明”就是那些在工商、交通等部门领了牌照的修车人,由于后者办理了正式的手续,他们就名正言顺地拥有了在马路边摆摊修车的权利,不过这种权利可是来之不易的。 一位姓李的师傅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办这样一个牌照,先要到街道城管科登记,到占地处交占地费(324元一年),到交通队盖章,再到工商部门申请执照,最后到区容委领牌子,总共得900多元,虽然花了那么多钱,可比起那些在楼群里打游击的师傅,“正规军”的生意并不见得能好多少。在采访过程中,修车师傅们大都觉得这笔钱交的很无奈,毕竟修车不是一个高利润行业。有的人算完这笔帐之后,干脆做起了“地下”生意,他们觉得即使自己的修车摊没有执照被城管部门没收了,也不会亏太多。 数量:全市千余个,够吗?

  红桥区综治办的刘科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自行车修车摊牌照的发放情况。这种牌照是有名额限制的,名额的指标由市综治办统一制定,各区的情况不一样,和平区比较少,红桥区的名额则多尸点,第一批共有99人,第二批共有120人,由区里将指标下放到各街道办事处,根据街道的大小、经济情况,名额不一。区里则统计现有的修车摊点数和申请牌照的人数,对照本街名额,优先解决残疾人、复员军人、下岗职工和现在位置不在主干道路等交通重点地区的摊点,将他们的姓名和现在摊点的位置画成图交到区里,再由区里向市综治办报批,批准以后就要到区占道办交费,工商部门也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每月50元,一次性交一年的费用。

  按照上面的数字计算,天津市总共,发放的修车牌照不过千余个,这对于如此庞大的城市和300多万的自行车保有量来说,不过是星星之火。同时我们也发现自行车摊的发布情况与实际的自行车流量也存在矛盾。和平区是主要的商业区,为了维护市容形象,和平区的发牌自行车摊最少,从整洁角度这种规划完全正确。但是,和平区的自行车流量无疑在市内6区中是处于前列的,这么少的修车摊又如何满足居民方便出行的需要呢?

  出路:统一规范,可行吗?

  在采访过程中,许多骑自行车的居民反映。影响市容的主要是那些小摊小贩,像修车铺这样的就应该设在马路边上。大家骑着自行车到处跑,谁也不知道车会在哪儿坏,这就需要及时找到修车,铺。当然,考虑美观问题,可以建个像报亭那样的小屋子,既美观又实用,更重要的是方便路人。

  修车师傅则认为,现在修车的大部分都是下岗职工。由于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利润越来越少。像建个报停那样的小亭子的做法很不可取,因为统一规范修车摊之后,建亭、管理、租赁,那费用肯定不小。修车本就薄利,这些费用他们根本负担不起。

 

  修车师傅的幸福生活

■经历
  在天津大学西门摆摊的杨师傅已经 50出头了,他在黑龙江插队时学过汽车修配技术。以前在工厂上班时便利用周末时间摆个修车摊赚点儿零钱补贴家用.三年前下岗后就干脆专职干起了修自行车这活儿。对他来说,选择修自行车这一行当也算是“专业对口”,从修汽车到修自行车,对他采说简直就是驾轻就熟.但眼看着下岗工人越来越多,加入修车队伍的人也越来越多,看着天大西门和他在一个路口相邻相望的四家修车铺,以及前后不到百米距离内的十多家修车铺,杨师傅也不免渐增忧虑。

  杨师傅有句座右铭,叫“我骗您就是骗我自己”。在他看来,修车很难称得止什么职业,只能叫做“活儿”。但杨师傅认为“干活儿”也得讲究诚信。

■气愤
  一次他给一名男生补车胎,补好之后男生说要试骑一下。试骑就试骑呗,可试骑的结果却是“黄鹤一去不复返”。杨师傅说其实补个胎也就一块钱的事,如果实在没有,他也不会为难那男生。可那男生这样“不辞而别”实在令他失望。

  另一次是一名男生的自行车胎爆丁,需要换胎。可他身边没带钱,又急着要去什么地方。于是便问杨师傅能否先给他换胎,过后再把钱送采。他说以自己的人格担保,如果信他;就给他换,如果不信,那就算了。杨师傅说那人家都以自己的人格作担保了,咱能不信吗?于是便给他换了。可是三年过去了,那个男生还没有把那换胎的七块钱送过来。

  还有一次是两年前秋季开学的时候。学生的自行车放在学校一个暑假没骑,日晒雨淋,很多都坏了,于是修车铺生意异常红火。一名男生推着自行车过来修闸线。修好后杨师傅又去修其它车。才一眨眼的功夫,等他转身时,却发现那男生连人带车都不见了。往路上一望,看见他正拼命往前蹬,还连连回头望。杨师傅说跑了就跑了呗,可这连连回头望让他着实生气,于是准备下次遇见他时好好教训一顿,让他把那四块钱交出来。

■痛快
  还有一次是一名韩国留学生,自行车轮的辐条松了,让杨师傅给紧一下。由于活很简单,也没费什么事儿,他便没收那留学生的钱。第二天,那名留学生又来修车了,这次是一个轴坏了。修好了之后杨师傅收了他三块钱,可那学生执意要给他四块钱。他用生硬的汉语重复着那两句话:“你,是好人。好人不应该吃亏。”但杨师傅最后还是只收了三块钱。他说;“修什么东西收什么价儿,“我不能多要了。”后采,那名留学生领了一大帮他的韩国同乡来杨师傅的车摊,并向他们介绍说:“这,是我的朋友。”那群留学生,后来自然也就成了杨师傅的主顾。

  杨师傅说,遇到这些事的时候他心情就特别舒畅,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他说,我需要钱,特别需要钱。但我不能坑蒙拐骗,不能任意宰客啊。

■生意
  杨师傅说;其实干修车这行的没有什么“最赚钱的”。当然,相对来说,小修小补要比大修来得赚钱。一般人在修自行车时常常觉得花了十几块、几十块钱换个大零件很亏,其实修大件,比如辐条之类的,费时费力,他们赚的并不容易相反,那些补个胎。换个闸线之类的简单的常见的活,成本很低,做起来也挺快的,积少成多了,反而比较赚钱。而像换车链、车座、车胎、钢圈之类的,要视麻烦程度收取劳务费。

  杨师傅在修自行车之外也卖一些旧车。这些旧车主要是毕业的学生留下的;杨师傅就把它们修修补补,换一些零件’之类的,把车整得结实一点,然后低价出售给需要的同学,他说别看这些车很旧,但经过他的整治,比批发市场的某些新车还要经久耐用。

  当问到像他这样一个月能挣多少钱时,杨师傅微笑着面露尴尬,他说这还要视“天”而定,但总的来说也就几百块钱的事,还没听说有靠修自行车发财的呢。钱不多,活儿很累,但杨师傅觉得修车这活儿还是不错,因为像他这样50多岁的人已经很难再找到更合适的稳定的工作了,他说选择这“活儿”是无奈的,但干得好不好则要看自己的了。

■牌照
  当谈到政府有关部门对修车铺发放牌照的规定,杨师傅有些茫然,但很快肯定地说自己是有“牌照”的。他说他现在’在天大摆摊是经过天大派出所的管理的,每月会交纳一定的费用,而路上的那些修车摊大多也是到所在地的居委会或者派出所的允许与管理的。至于市政府对修车铺发放牌照等统一管理,他只是曾经听说过,而且手续好像挺麻烦的,也就没去管它了。杨师傅觉得他们这样已经是“合法”的了。

  至于占道问题,杨师傅觉得自己“缩”在路口拐角的一个角落里,应该不会对交通产生影响,也就没有“占道”之说了.他说其实修车的考虑生意问题当然会选择一些热闹的地方,但如果真的妨碍交通,其实他们也不会在那儿碍事.毕竟,惹恼了有关部门,对他们是没有好处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制作单位: 新华社天津分社 联系电话:022-23678092  
 e-mail:tjxinhua@xinhuanet.com